南国红豆 粤韵悠长 | “粤剧红派艺术进校园”暨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周正式启动!
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岭南文化瑰宝——粤剧,焕发出新的生机,增进学院师生对于戏曲艺术的了解与体验,11月19日,由红线女艺术中心联合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校园文化中心主办的“粤剧红派艺术进校园”暨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周在学院科教城校区报告厅顺利启动。
出席此次活动的领导嘉宾有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副处长孔祥文,增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雷朝晖,红线女艺术中心主任蒙菁,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党委书记任惠霞、副院长伊晓浏等。
粤剧于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其发展创新历程中,一代宗师红线女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粤剧因红线女被誉为“南国红豆”,她开创了迄今为止中国粤剧史上花旦行当中影响最大的唱腔流派之一——红派艺术,为岭南粤剧艺术乃至中华文明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在此次粤剧红派艺术进校园活动现场。设置了茶艺茶歇、舞蹈表演、歌曲表演、粤剧讲解及戏服体验等环节,形式多样,极具趣味性和互动性。
开场表演是由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的学子们带来的舞蹈《飞“粤”山海》,该舞蹈讲述的是黔南山区苗族的贫困学子们在学院“广交·黔英班”及东西对口帮扶的政策下,逐渐找到自我并成长成才的故事。
随后,红线女艺术中心宣讲员畅快老师为在场师生倾情演绎粤曲《荔枝颂》,音色清脆、丰富,余音袅袅,曲终韵味仍存,粤曲小调给现场观众带来视听上的享受。
红线女艺术中心演出与培训部负责人、国家二级演员葛锐娟老师,为师生们带来粤剧知识讲解,她不仅介绍了中国传统粤剧的表演范式,还通过示范讲解,教大家如何欣赏粤剧。
在互动体验环节,葛锐娟老师为师生做了示范和演绎。让同学们亲自穿上了粤剧戏服,学习了手、眼、身、步、法等粤剧的基本功,沉浸式体验让师生们感受到了粤剧的独特魅力。
活动最后,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副院长伊晓浏与红线女艺术中心主任蒙菁互赠纪念品,与会领导嘉宾共同为“粤剧红派艺术进校园”暨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周揭幕。
在此次“粤剧红派艺术进校园”活动中,红线女艺术中心为学院设置了《劳动人民的红线女》和《为了美好——文化名人的求索之路》两个主题图片展,展期约为7-10天。
“劳动人民的红线女”图片展讲述了红线女的艺术人生,让同学们领略到了艺术大师红线女的风采。此外,还有近现代中国包括李大钊、宋庆龄、鲁迅、梅兰芳、康有为、红线女、梁启超在内的14位文化名人的主题展,展示了这14位近现代文化名人的人生轨迹和杰出贡献,从不同的领域和经历展现中华民族共同追求真理、自强不息、发奋图存、浴血奋斗的优秀品德。
举办“粤剧红派艺术进校园”暨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周,是学院探索“六育”同构文化育人的新尝试,也象征着学院与红线女艺术中心的馆校合作共赢得到进一步加强。
通过送展送戏到学院,达到非遗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的目的和意义,不仅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增进了学生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粤剧红派艺术在校园中绽放别样的光彩。
(撰稿:校园文化中心 范晶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