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系部风采
系部风采
您的位置:首页 > 系部风采

以智赋能,绘就教学新篇 — 广州交通技师学院教师聚力破解 “AI + 工业数字化” 技能教学关键密码

发布时间:2025-09-15 点击数:0

当工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制造业升级的核心命题,职业教育的 “三尺讲台” 也亟需注入前沿技术基因。近日,广州交通技师学院轨道与先进制造产业系教师张坤雄、陈文韬踏上 “AI + 工业数字化技术” 暑期师资培训的进阶之路,于 2025 年 7 月 22 日至 25 日在广州市黄埔区密博智慧园创新中心,沉浸式探索数字孪生、低代码开发、工业智能体等技术的实战应用,为培育适应产业变革的技能人才积蓄新动能。

当工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制造业升级的核心命题,职业教育的 “三尺讲台” 也亟需注入前沿技术基因。近日,广州交通技师学院轨道与先进制造产业系教师张坤雄、陈文韬踏上 “AI + 工业数字化技术” 暑期师资培训的进阶之路,于 2025 年 7 月 22 日至 25 日在广州市黄埔区密博智慧园创新中心,沉浸式探索数字孪生、低代码开发、工业智能体等技术的实战应用,为培育适应产业变革的技能人才积蓄新动能。


 

图 1 培训班开班合影,共启学习之旅


此次培训的核心载体 —— 广东诚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 “AI + 工业数字化技术平台”,堪称工业数字化的 “微缩实验室”。该平台以全西门子体系产品为骨架,串联起工业控制、人工智能体、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脉络,通过数字孪生构建虚实映射的工业场景,借助低代码平台打通数据流转链路,依托智能体技术实现工业流程的智能化响应。从 PLC 编程到智能体开发,从虚拟仿真到数据看板,形成了覆盖 “自动化 - 信息化 - 数字化 - 智能化” 的完整技术闭环,为学习者提供了与真实工业场景无缝衔接的实践土壤。


 

图 2暑期师资培训开班,现场发言场景


 

图 3产品介绍现场,详解技术亮点


本次培训采用 “技术递进 + 场景落地” 的模块化设计,四天课程层层深入:首日聚焦 NX MCD 数字孪生技术,从机械特性设置、电气接口配置到通信连接调试,最终完成虚拟仿真与调试全流程实操;次日与第三日转向 Node-Red 低代码平台,涵盖基础界面操作、通用节点应用、看板开发优化,以及 S7 通信、MQTT 物联网通信、API 接口调用等关键数据链路搭建技术;最后一天专攻 Coze 工业智能体开发,包括界面交互设计、插件应用、工作流搭建、知识库关联,直至完成工业场景智能体开发实战。

四天的培训如同铺开一张循序渐进的技术地图,引导两位教师层层深入:

数字孪生维度:首日聚焦 NX MCD 技术,从机械特性参数设定、电气接口匹配,到通信链路搭建,最终完成虚拟生产线的仿真调试,让 “虚拟即现实” 的工业场景从概念落地为可操作的数字模型;

低代码开发维度:次日至第三日深耕 Node-Red 平台,从基础节点拖拽操作到自定义看板设计,再到与 PLC、传感器、云平台的多协议通信(S7、MQTT、API 等),掌握工业数据 “采 - 传 - 显 - 控” 的全流程低代码实现方案;

智能体开发维度:最后一天专攻 Coze 平台,从界面交互逻辑设计、功能插件调用,到工作流编排、知识库关联,最终完成能响应工业场景需求的智能体开发,触摸 AI 赋能工业的核心逻辑。


 

图 4 培训课现场,师生专注研习


经过系统培训,张坤雄、陈文韬两位教师实现了技术能力的跨越式提升:不仅能运用 NX MCD 构建高仿真工业虚拟场景并完成虚拟调试,还掌握了 Node-Red 低代码平台的工业数据看板设计与多协议通信技术,更具备了在 Coze 平台开发基础工业智能体的实战能力。


 

图5 动手实操,沉浸技能练习


 

图 6 实操现场,专注实践操作


张坤雄老师坦言:“这次培训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工业数字化技术的实践大门。过去在课堂上抽象讲解的数字孪生、智能体等概念,如今能通过实操具象化,未来把这些融入教学,学生才能真正触摸到行业的前沿脉搏。”

陈文韬老师则认为:“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与产业同频。培训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高度贴合,尤其是低代码开发和智能体技术,正是当下制造业急需的技能。把这些教给学生,就是为他们的职业发展装上加速器。”


 

图 7 结业合影,定格学习瞬间


这些前沿技能将为教学注入新活力:在课程中植入数字孪生虚拟调试、低代码快速开发、工业智能体应用等内容,可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AI 赋能工业” 的实际场景;通过模拟真实生产流程的实训项目,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字化操作与创新思维,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培养既懂技术又善应用的复合型人才。这些技能将成为教学革新的 “催化剂”:未来在课程中,学生可通过数字孪生场景直观理解复杂工业流程,通过低代码实践快速验证控制逻辑,通过智能体开发探索 AI 在工业中的落地路径。这种 “学用结合” 的教学模式,既能缩短校园知识与产业需求的距离,更能培养学生的数字化思维与创新能力,为制造业输送 “懂技术、会创新、能落地” 的新型技能人才。